Back

馬來西亞地下音浪考掘:龐克世代的歷史與聲響

自1970年代末以來,一股噪動聲浪漸漸在馬來西亞主流社會之外迴盪著。當時在馬來西亞半島東海岸,一群頂著Mohawk頭、足蹬皮靴的馬來青年,每週末聚集在瓜拉登嘉樓的總巴士站,交換彼此珍藏的卡帶、樂迷誌與服飾配件。這些龐克愛好者相約搭乘長途巴士,前往首都吉隆坡或鄰近的新加坡,在繁華城市的唱片行裡,搜尋著來自龐克與新浪潮的音樂卡帶和專輯。隨著1980 年代馬來西亞經濟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年輕人紛紛湧入首都吉隆坡尋找一席之地。與此同時,1970 年代末席捲全球的伊斯蘭復興運動,也逐漸將馬來西亞社會撕裂為世俗與保守兩派。一邊是城市現代化與資本化的快速擴張,另一邊則是馬來民族主義與伊斯蘭主義的全面崛起,兩股力量交織,醞釀著一股翻騰的時代暗流。身處時代困局之中的馬來年輕人,卻在音樂次文化中尋覓到一種賴以生存的精神價值與慰籍。這是一場關於時間與龐克噪音的旅程,由身歷其境的見證者 Joe Kidd 引領,探尋馬來西亞龐克與地下音樂場景的幽微歷史。

講者 Joe Kidd 被馬來西亞地下音樂場景譽為「龐克之父」,他不僅是馬來西亞龐克運動的早期參與者,其創辦的樂迷雜誌《AEDES》、唱片公司 Sonic Asylum Records 與 A.G.E.,以及在《The Sun》報章上的音樂專欄《Blasting Concept》,皆在推動和記錄馬來西亞地下音樂發展的進程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他的親身經歷與長期觀察,將揭示馬來西亞龐克音樂如何回應當時的社會氛圍,並在主流文化之外,建立起獨特的聲音與社群。這是一場關於龐克社群的低語、關於 DIY 精神的吶喊、關於在既有秩序之外,創造自身聲音的渴望。

關於 Joe Kidd

Joe Kidd 是獨立文化歷史研究者與檔案工作者,專注於東南亞音樂青年次文化。作為馬來西亞龐克運動先驅,他自 1970 年代末即為地下音樂核心人物。1987 年出版馬來西亞首本廣泛發行的龐克樂迷誌《AEDES》;1990年代先後創立 Sonic Asylum Records 與 A.G.E.(Alternative Garage Entertainment)唱片公司;1994年起撰寫深具影響力的《The Sun》報章音樂專欄《Blasting Concept》,成為時下年輕人的音樂養分。2000年後,Joe創立 The Ricecooker 部落格並開設 The Ricecooker Shop 實體店,專門銷售區域獨立音樂和 DIY 文化相關產品,成為地下音樂場景的中心樞紐。2013 年獲得亞洲公共知識分子獎學金,前往馬尼拉、雅加達和東京研究東南亞龐克,隨後2014年於廣島發表論文《東南亞龐克史》。Joe正致力撰寫一本關於該主題的書籍,同時運營 「東南亞搖滾寶庫」計畫——The Ricecooker Archives。目前他定居於在吉隆坡和沙巴之間,並持續為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龐克樂隊之一 Carburetor Dung擔任吉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