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媚之外」的水晶唱片
「俗媚之外」的水晶唱片
1986年,任將達、何穎怡、王明輝、程港輝共組的唱片欣賞會Wax Club,隔年,水晶有聲出版社(簡稱「水晶唱片」)成立,至1995年水晶唱片發起「萬人後援會」相距僅九年。事後回看,不禁讓人好奇:何以獲得「俗媚之外」,還有水晶」讚譽的水晶唱片旋於八〇年代末至九〇年代中,經歷風光崛起與經營困難?
本場訪談中,水晶唱片創辦人任將達從七〇年代至八〇年代全球文化冷戰與新自由主義談起,直言九〇年代初水晶唱片便面對跨國資本壟斷勢力,在台灣非商業的公共領域銳減情況下,音樂宣傳通路遭資本導向的邏輯所壟斷,導致不以商業、娛樂導向的水晶唱片銷貨遞減,惡性循環之下,水晶唱片在九〇年代中旬遭遇攸關存續與否的營運危機。
搭配深度訪談任將達的內容,本單元「『俗媚之外』的水晶唱片」節選水晶唱片八〇年代發行的刊物“Wax Club”(1986年8月至1987年2月)、《搖滾客》(1987年6月至應該是1991年),以及「台北新音樂節」節目冊(1987年至1990年)。
任將達談水晶唱片Wax Club、「台北新音樂節」,九〇年代水晶唱片建立「公共檔案庫」的意識(「來自台灣底層的聲音」「台灣的聲音——台灣有聲資料庫」季刊、「水晶搖滾客同學會」網站,以及同時間發生的全球音樂市場併購浪潮。
訪問人葉杏柔。
時間:2023年8月18日。
「搖滾客」的前身是一個叫做Wax Club的黑膠聆賞俱樂部,1986年成立。Wax Club發行期刊有四面,介紹當時國外的校園排行榜樂團、獨立樂圈樂團,放在唱片行供免費取閱。Wax Club的主要成員有任將達(水唱唱片發行人)、程港輝(水晶唱片國外部經理)、王明輝(黑名單工作室,當時的滾石唱片國外部經理)、何穎怡(當時是聯合報與民生報樂評人)。這四個人固定舉行唱片欣賞會,叫Wax Show。摘自:「水晶搖滾客同學會」網站
此為Wax Club期刊1986年8月號第一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此為Wax Club期刊1986年8月號第二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此為Wax Club期刊1986年8月號第三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此為Wax Club期刊1986年8月號第四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此為Wax Club期刊1986年10月號。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1988年「台北新音樂節」手冊/節目表封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封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總編輯的話。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工業之聲專題特輯」。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工業之聲專題特輯」。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工業之聲專題特輯」。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工業之聲專題特輯」。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工業之聲專題特輯」。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俗媚之外」的水晶唱片
1986年,任將達、何穎怡、王明輝、程港輝共組的唱片欣賞會Wax Club,隔年,水晶有聲出版社(簡稱「水晶唱片」)成立,至1995年水晶唱片發起「萬人後援會」相距僅九年。事後回看,不禁讓人好奇:何以獲得「俗媚之外」,還有水晶」讚譽的水晶唱片旋於八〇年代末至九〇年代中,經歷風光崛起與經營困難?
本場訪談中,水晶唱片創辦人任將達從七〇年代至八〇年代全球文化冷戰與新自由主義談起,直言九〇年代初水晶唱片便面對跨國資本壟斷勢力,在台灣非商業的公共領域銳減情況下,音樂宣傳通路遭資本導向的邏輯所壟斷,導致不以商業、娛樂導向的水晶唱片銷貨遞減,惡性循環之下,水晶唱片在九〇年代中旬遭遇攸關存續與否的營運危機。
搭配深度訪談任將達的內容,本單元「『俗媚之外』的水晶唱片」節選水晶唱片八〇年代發行的刊物“Wax Club”(1986年8月至1987年2月)、《搖滾客》(1987年6月至應該是1991年),以及「台北新音樂節」節目冊(1987年至1990年)。
任將達談水晶唱片Wax Club、「台北新音樂節」,九〇年代水晶唱片建立「公共檔案庫」的意識(「來自台灣底層的聲音」「台灣的聲音——台灣有聲資料庫」季刊、「水晶搖滾客同學會」網站,以及同時間發生的全球音樂市場併購浪潮。
訪問人葉杏柔。
時間:2023年8月18日。
「搖滾客」的前身是一個叫做Wax Club的黑膠聆賞俱樂部,1986年成立。Wax Club發行期刊有四面,介紹當時國外的校園排行榜樂團、獨立樂圈樂團,放在唱片行供免費取閱。Wax Club的主要成員有任將達(水唱唱片發行人)、程港輝(水晶唱片國外部經理)、王明輝(黑名單工作室,當時的滾石唱片國外部經理)、何穎怡(當時是聯合報與民生報樂評人)。這四個人固定舉行唱片欣賞會,叫Wax Show。摘自:「水晶搖滾客同學會」網站
此為Wax Club期刊1986年8月號第一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此為Wax Club期刊1986年8月號第二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此為Wax Club期刊1986年8月號第三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此為Wax Club期刊1986年8月號第四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此為Wax Club期刊1986年10月號。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1988年「台北新音樂節」手冊/節目表封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封面。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總編輯的話。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工業之聲專題特輯」。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工業之聲專題特輯」。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工業之聲專題特輯」。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工業之聲專題特輯」。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搖滾客》(1987年10月)第五期「工業之聲專題特輯」。
(數位檔提供|何穎怡)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